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151amjs澳金沙门赴陕西米脂“绿荫黄土山河富·杂粮铺起振兴路”暑期社会实践队听村民故事,书绿色传奇

作者: 来源:151amjs澳金沙门 发布时间:2023-07-15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乡村振兴前列。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感受高西沟在党的精神引领下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2023年7月13日,151amjs澳金沙门“绿荫黄土山河富·杂粮铺起振兴路”暑期社会实践队再次抵达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走进村庄,走近村民。

探访村民前实践队成员通过高西沟村姜良彪书记的介绍对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基本村情以及在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方面的显著成效有了基本了解。高西沟村全村现有195户人家,共计600余人,其中党员共35人。高西沟村在党的领导下,从上世纪50年代起,坚持推进水土保持和小流城综合治理,共建成淤地坝126座、水库2座、高产农田777亩、林地3300亩,实现了“泥不下山、洪不出沟、不向黄河输送泥沙”,把一个地表破碎、土地贫瘠的秃山沟治理成山清水秀、早涝保收的“陕北小江南”。


图为村民与实践队成员交谈高西沟村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效


告别高西沟村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实践队员们走进了一位村民家中。村民看到实践队的到来放下了手中正在择的菜,热情地同实践队成员开始交谈。谈及高西沟村在乡村振兴影响下的发展时,村民奶奶激动的与实践队成员谈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高西沟村采用培育有机苹果种植、电商助力等途径打响了山地苹果品牌。同时,还积极探索适宜本地栽种的其他水果和经济作物的种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并开展生态旅游业,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图为村民幸福的日常生活场景


实践队成员专程前往拜访全国三八红旗手常秀英同志故居,常秀英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高溪沟村,曾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1978年秋,山洪将后沟水窖淤塞,“娘子军”妇女突击队负责挖泥清淤这项任务,常秀英就是“娘子军”中的一个。


图为常秀英同志部分荣誉展示


实践队成员走进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落,房中只有常秀英同志的爱人。“她带头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咬牙苦干了20天,指甲盖都移位了,腿骨和手指骨关节也严重变形……”常秀英的丈夫高增亮心疼地说,“我婆姨总说要听党的话,无论修田、打坝还是运土,她的苦总是最重的。”高增亮同志同实践队成员谈起自己的老伴时既饱含着不舍又充满了骄傲,通过参观常秀英故居以及与常秀英老伴的交流,实践队员们对“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高西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高增亮同志交谈


半个世纪前,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面对穷山恶水,高西沟人民并未向困难低头。“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从那个“要粮要田”的激情年代开始,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大胆实践,主动退耕还林还草,将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困山村变成今日的“陕北小江南”,用艰苦奋斗和科学治理摸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一代代像常秀英一样的高西沟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棵树一棵树地栽,一担水一担水地浇,使昔日“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的高西沟变成了青山叠翠、瓜果飘香的“绿色明珠”,走上了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的生态致富路。

一代代榆林人用“南治土,北治沙”的生态治理实践,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做出了榆林贡献,为世界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供图供稿 : 郑斌 李通情 宋江艳 审核: 苗行生)

上一条:151amjs澳金沙门召开2023年暑期留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专题会 下一条:探索作坊街——151amjs澳金沙门赴陕西咸阳“乡村振兴·‘青’尽全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五)